Day1. 南崁 - 桃園 - 大溪 - 北橫 - 角板山 - 羅浮 - 巴陵 - 明池 - 中橫宜蘭支線 - 棲蘭 - 四季 (131KM)

日期:2008/11/01 (星期六)

總騎乘里程:131 KM
總爬昇高度:3150 M
總騎乘時間:13 hrs 14 mins (03:16 ~ 16:30 含休息)

南崁 ~ 大溪 台4 21 KM
大溪 123 m ~ 角板山 446 m 台7 17 KM + 1.9 %
角板山 446 m ~ 羅浮橋 256 m 台7 5 KM - 3.8 %
羅浮橋 256 m ~ 蘇樂 717 m 台7 24 KM + 1.9 %
蘇樂 717 m ~ 巴陵大橋 560 m 台7 2 KM - 7.9 %
巴陵大橋 560 m ~ 明池 1214 m 台7 21 KM + 3.1 %
明池 1214 m ~ 七甲路口 320 m 台7 21 KM - 4.3 %
七甲路口 320 m ~ 四季 748 m 台7甲 20 KM + 2.1 %

Google Map 路線圖:Link Here

住宿:四季村 四季民宿 / 800元 / 雅房 / 03-9809482 / 0935-733749

半夜就出發,以時間換取空間。

我家在台北,但在新竹工作並租屋居住,而家裡在南崁還有間房子,只是很少過去住。這次「三橫一豎」之旅首站要由大溪進入北橫,由南崁出發當然比由新竹或台北出發合適的多,於是出發前一天下班後馬上開車到南崁,趕緊將東西整理好便早早睡覺,準備迎接再來連續多日的艱苦挑戰。

Day1 的目標首先要翻過北橫最高點明池,下山後轉入中橫宜蘭支線,再往上山方向盡量多前進一些。北橫(台7)和中橫宜蘭支線(台7甲)的交會路口是百韜橋,從這路口開始算起,往中橫方向上山,頭30公里左右陸續有棲蘭留茂安村四季村南山村等地可住宿,我的初步目標希望至少到棲蘭,終極目標希望能到南山村。但如果要拼到南山村,Day1 就要騎一百四十幾公里,其中包括翻過北橫,算是高難度,所以決定跟上次的「尖石後山之旅」一樣,半夜就出發,以時間換取空間。

半夜3點多便出門,南崁到大溪的20公里市區路順暢平坦,輕鬆前進,中途在八德看到一家摩斯漢堡竟然是24小時的,先前不知摩斯也有24小時的,有想進去買個熱騰騰的米漢堡吃,但還是決定不要耽擱時間繼續騎。四點多來到大溪,在進入大溪的武嶺橋上陸續被另外兩位車友趕過去,兩人都是輕裝,只背個小水袋,時間這麼早,我猜是要挑戰一日雙北。雙北繞一圈大概240公里要一日完成,翻兩大趟山路,想到就腿軟,我永遠都沒興趣嘗試一日雙北,若兩日雙北倒還差不多。

征服北橫

過大溪後進入北橫一路夜騎,沿路路燈很多,沒什麼危險。北橫以前我只騎過羅浮巴陵之間(整個三橫一豎也是僅騎過這段),對其他路段都很陌生,所以就慢慢騎,而且這是趟十幾天的長征之旅,原就打定主意上坡路絕不操強度,盡量避免重踩,用輕檔稍微提高轉速的方式前進就好。要是頭一兩天就搞得肌肉酸痛,後面還有戲唱嗎?

三民的台7及台7乙路口便利商店時,遇到某位先前趕過我的車友,他已經在商店補給完畢,向我打個招呼後就上馬離開,後來一整天我再也沒有追到過他。至於在大溪還有另一位趕過我的車友,更是從大溪後就沒看過他的影子。剛離開三民路口沒多久,我又被一輛公路車趕過去,那車友什麼都沒帶,只有車上一瓶水,後來快到角板山時,那車友又從對向下山經過我,這是怎麼回事?我猜他可能是大溪附近的當地人,只是每天早上固定騎一段北橫運動健身,也許他的目標就是往返角板山。在角板山和羅浮之間天色漸亮,直到可以看到羅浮橋之處才第一次拿出相機拍照。


快到羅浮時天色漸亮,拍下此行的第一張照片。羅浮的重要地標就是前方兩座相鄰的橋,一新一舊,紅色的是新橋「羅浮橋」,紫色的是舊橋「復興橋」。


紫色的舊橋「復興橋」是座吊橋,造型優美,行人跟單車可直接通過,汽機車須停在橋頭前路邊。前往「復興橋」要走叉路,今天的行程我希望把握時間,所以還是沿著北橫走直接經新橋「羅浮橋」過河,「復興橋」就拍張照即可。


在「羅浮橋」上幫愛車拍個背影。


「復興橋」和「羅浮橋」全景照,這張照片是拿舊照充數,這個角度要在前往「復興橋」的叉路上才拍的到(還要後製接圖),此行並未過去「復興橋」。(這張照片是 2006/11/19 開車去北橫遊覽時拍的)


羅浮還有一個很有名的地標,就是「羅馬公路」路碑,但此行在羅浮傻傻的騎過去,忘記拍張紀錄照,還是拿以前的舊照片來充數吧。(這張照片是 2008/06/29 騎「宇老大滿貫」時拍的)

在羅浮稍微休息一下再繼續前進。以前騎宇老大滿貫時是下午經過北橫,汽車多,道路窄,斷斷續續的騎很惱人;現在時間早,沒什麼車,騎在北橫上很舒服,風景好,樹蔭又多,就這樣一路前進,直到榮華大壩處再次休息。原本懷抱一絲絲的期待,希望榮華大壩那家行動咖啡已經開門,結果當然沒開,才早上六、七點!不知為何在榮華大壩這邊我竟覺得相當累,剛出門時有吃兩個便利商店的麵包,現在還是又累又餓,只好從包包裡拿出一瓶八寶粥。我原設定包包裡盡量保持兩瓶八寶粥以應付長途山路,現在連巴陵都還沒到就先吃掉一瓶。


在「榮華大壩」休息並吃八寶粥補充元氣。這裡有個「高義村」的地標,但是「高義蘭」部落還要一段路才會到。

題外話:之前看別人的北橫遊記,有人在看到「高義」路標後 KUSO 聯想,扯出了「賭神」電影中的反派角色高義,當我看到「高義村」標誌時,不禁想起那位網友關於「賭神」和「高義」的 KUSO 聯想,莞爾一笑。可是很不巧,我這趟三橫一豎之旅完成後沒幾天,就看到新聞報導:在「賭神」電影中飾演高義的演員龍方於 2008/11/14 因肺癌過世,令人不勝唏噓。

恢復元氣後繼續前進,從羅浮到蘇樂之間,連續經過「雪霧鬧」、「比亞外」、「高義蘭」三個部落的入口。我有在規劃以後要跑「北橫周邊部落之旅」,「雪霧鬧」和「高義蘭」都在清單中,而「比亞外」是這趟經過才決定要加入計劃中,部落路口那些漂亮的帝雉與藍腹鷴的雕刻及裝飾太吸引人,很想進去看看這部落長什麼樣子。

「雪霧鬧部落」路口旁是「雪霧隧道」,由羅浮往蘇樂的方向在「雪霧隧道」裡是段下坡,一出隧道就有兩個警察在路邊抓超速的車,一輛車正被攔在路邊。警察也太勤奮了,現在時間還這麼早,為了業績...為了大家的行車安全,一大早就出來為民服務。隧道內是難得的下坡,光線又暗,隧道外的路邊還真是理想的為民服務地點。還好我是單車,警察笑笑問我要騎去哪裡,我隨口答「宜蘭」,停也沒停就騎過去。三橫一豎很難解釋,隨便答個宜蘭比較快。其實答宜蘭也沒錯,按計劃大概10天後會到達宜蘭。


經過通往「比亞外」部落的叉路口。「比亞外」是舊名,行政上正式的名稱叫做「里安」部落。


「比亞外」部落叉路口有很多帝雉與藍腹鷴的雕刻及裝飾,很漂亮也很吸引人,我計劃中的「北橫周邊部落之旅」確定要多加進個「比亞外」。

快到蘇樂時又一位登山車車友追上我,他說他是4+2停在??才開始騎的(沒聽清楚,可能是羅浮),只是早上來騎半天運動一下,想去上巴陵看看。我沒去過上巴陵,但以前經過下巴陵時看也知道爬上去上巴陵會很操。後來到蘇樂時我決定要停下來吃頓像樣的早餐,就和那位車友分道揚鑣。吃早餐時多點一個饅頭夾蛋帶著,以備不時之需。

離開蘇樂前往巴陵,經過了上次跑「丹尼爾之路加強版」時遇到的北橫坍方之處,已超過一個月還是沒完全清好,但可順利通過,沒有交通管制。到下巴陵時在路邊雜貨店買東西,在這裡一定要補給,不然要撐過連續20公里的上坡路才會到下一個補給點「明池山莊」。在巴陵補給時有另外兩位車友也來到巴陵,後來我雖比他們先離開,但騎沒多久就被他們趕過去。


在「巴陵大橋」留下到此一遊照。這裡跟羅浮一樣,也是兩條相鄰的橋,一新一舊,新橋是紫色的「巴陵大橋」,舊橋是紅色的「巴陵吊橋」(從照片中往右的叉路前往)。此行直接從新橋騎過去,沒有幫旁邊的舊橋拍照,只好拿以前跑「丹尼爾之路加強版」時拍的照片來充場面。


「巴陵大橋」旁的舊橋「巴陵吊橋」,上方山腰處的公路是蘇樂和三光之間的「玉峰道路」。(這張照片是 2008/09/20 跑「丹尼爾之路加強版」時拍的)


過「巴陵大橋」後很快便到達下巴陵,路邊有一些民居及商店,在此最好要補給充分,因為接下來要經過約20公里的連續上坡路後才能到達下一個補給點「明池山莊」。在此也有通往上巴陵的道路,上巴陵有很熱門的旅遊景點「拉拉山風景區」,又稱「達觀山自然保護區」。

離開巴陵後,果然如事先掌握的資料一樣,面對的是無窮無盡的上坡路,雖然不算很陡,但一路直上,可供回氣稍歇的平緩路段並不多,只好輕檔慢慢踩,這也是我原就設定的原則,連續多日的山路之旅,一定要耐住性子按部就班前進,千萬不要逞強。經過固定節奏的幾次休息後終於征服這長距離上坡路,來到北橫最高點「四陵工作站」。


離開「下巴陵」後,開始挑戰長距離的連續上坡,在半路上眺望對面山上的「上巴陵」,山頂密布著道路和房子,看就知道是很熱鬧的地方,以後再排個時間騎車去逛逛。

到「四陵工作站」為止一路都是大晴天,但過後在前往「明池山莊」的路上天氣開始變差,到達「明池山莊」時已是霧氣濕氣均重的陰天。已過中午,我騎了大半天,感覺很累,需要進去「明池山莊」休息補給,這裡只有要價很貴的餐廳,一份個人套餐兩三、百元,還是吃吧,出來跑這種行程就不要管錢的問題,顧好身體最重要。這裡也可以單買罐裝飲料,但我沒仔細看是否有麵包、巧克力之類的小零食可買。


終於撐完長距離的爬坡,來到「明池山莊」。此時天氣相當差,霧氣很重,烏雲密佈,很怕會下雨,有考慮乾脆趕時間繼續騎,趕快下山或許天氣就會變好。但是騎得又累又餓,想想還是先進去吃頓飯,顧好身體比較重要。


在餐廳的戶外座位區用餐,顧車方便。天氣有點涼,但外套穿著就頂得住。

在餐廳遇到那兩位在巴陵趕過我的車友,他們早已吃完中餐又聊天聊了很久,說已經坐到全身發冷(坐在戶外座位區),正打算離開,再往宜蘭騎去,我沒問他們是否要挑戰一日雙北,不過以他們離開明池的時間來說應該可順利完成雙北。


「明池山莊」園區內一景。


「明池山莊」園區內一景。

在明池吃飯休息了很久,順便拍幾張照片才動身離開。離開明池後並非就是下山路,還要經過一陣子起伏,雖然事先已有掌握此狀況,還是一直盼望下坡路趕快到來,因為明池周邊一直都是霧氣很重的陰暗天氣,萬一下起雨來就很麻煩。後來終於到下坡路,一路下滑天氣越來越好,過沒多久就下到北橫(台7)和中橫宜蘭支線(台7甲)的交叉路口「百韜橋」。北橫雖然還有進入宜蘭市的東段,但是東段是一路順暢的緩下坡,而且至「百韜橋」為止已經翻過最高點又下到海拔高度僅有三百多公尺之處,算是已征服北橫。


離開「明池山莊」後,再經過一段不短的起伏,終於來到下坡路段。


樹蔭較濃密的路段仍是霧氣沉重。

續行中橫宜蘭支線上山,盡量多前進一些。

過「百韜橋」後右轉往上山方向前進,大約再三、四公里左右就達抵達棲蘭,此時大約下午3點,從半夜出發到現在已將近12小時,雖然有控制節奏未硬拼,也沒有肌肉酸痛,但還是有沉重的疲勞感。於是開始盤算,自認還有能力騎到四季村,但若要拼到南山村就有困難,因為聽說到南山村之前有連續幾道陡坡很累人,我估計即使撐得到南山村,大概也是精疲力盡,而這趟旅程要連爬多日山路,每天最好還保持在體能尚可的狀態下就至住宿處休息,不要操過頭。於是決定今晚住四季村,馬上打電話聯絡「四季民宿」,有空房,很乾脆的就定下來。


下山完畢,轉往中橫宜蘭支線(台7甲)繼續前進,回頭拍張照。


蘭陽溪河谷很寬廣,卻沒什麼水,看來真窮酸,台灣的河流都這麼可憐嗎?

過了棲蘭後,先經過一個地方叫做「獨立山」,這裡有學校及林務局,但好像沒有民宿,也沒看到商店。下一個村落是留茂安村,有個「楓之谷渡假山莊」可住宿,還有間雜貨店,我去買了瓶水喝,商店前幾位當地居民在聊天,跑來對我的車指指點點,看我車上竟然有裝喇叭,要我放音樂來聽,我隨便放首西洋老歌,他們聽了嘖嘖稱奇,說第一次看到腳踏車可以這樣放音樂的,很酷,有位青年說他也要回去幫他的腳踏車裝喇叭。


留茂安村的教堂。

再來就是四季村,「四季民宿」老闆娘在電話中跟我說進入四季村後,第一條叉路是往四季國小,不要進去,她的民宿是在第二條叉路。到了四季村一看,第一條叉路果然標示著往四季國小,是條陡坡,真慶幸民宿不是在這條叉路裡。結果往前幾十公尺來到第二條叉路,一樣是陡坡,真是的。反正還要注意觀察民宿的確實地點,乾脆用牽的,沿著陡坡牽上到教堂門口又有叉路,在附近東張西望一陣子才看到「四季民宿」的標示,沿路標指示往叉路前進,不久後看到一間屋子門前種滿花花草草,正是「四季民宿」。


四季村,前往「四季民宿」的陡坡叉路。上去後,上方的教堂左右邊又各有一條路,「四季民宿」要由教堂右邊的叉路進去。

四季民宿」老闆娘阿玉姐是位原住民婦女,自己有在作手工藝品,家裡擺了很多作品自產自銷。院子裡種滿花草,屋裡屋外裝飾品很多,看來她是位很有想法喜歡動手的藝術家。她說今天本來客滿,有個團體包下整棟民宿,但中午卻打電話來取消,所以我才有得住,而且今晚只有我一個房客,想睡哪間房自己挑,一樓二樓都有房間。後來圖方便,就住一樓的四人雅房(兩張雙人床)。

到達「四季民宿」時是四點半,後來五點半左右就天黑,不禁慶幸剛才沒有硬拼去南山村,四季到南山還有11公里,到達南山之前還有幾大陡坡,以我疲勞的狀況若要勉強拼過去,一定超過六點才會到,摸黑騎山路又精疲力盡,不妥,決定住在四季村很明智。

洗澡過後褪去一身疲累,阿玉姐已煮好一大碗什錦雞肉麵等我,雞肉是村裡居民自己養的土雞,好幾種青菜是四季村及南山村這一帶自種享有盛名的高山青菜,還有一堆菇啊蛋啊什麼的,用一個超級大碗公裝著,很豐富,像是要餵豬一樣,我根本吃不完,阿玉姐還笑說:「只要是單車客,我都是用這種碗裝。」可是這碗實在太大,份量實在太多,如果真有隻豬騎單車來才需要這麼大碗吧。

阿玉姐說她除了提供住宿,廚藝也很好,團體住客如果需要晚餐要先預訂(要事先下山採買),她就會準備豐盛的晚餐(另外算錢),她的廚藝頗獲好評,很多客人選擇住這裡是為了吃她煮的晚餐。我今天是臨時打電話,她自謙說沒辦法特地準備,只是冰箱裡剩料隨便湊一湊,我還是覺得非常好吃,又豐盛。我相信阿玉姐手藝一定真的很好,以後如果有機會夥同幾個朋友入山的話,一定要再來住這裡試試美味的晚餐。

廚房有台咖啡機,阿玉姐說可以自己煮咖啡,還特地叮嚀:「旁邊雖然有張請投錢的卡片,你不要真的投錢啊,免費的,隨便你喝。以前是剛買咖啡機時,想說機器的錢要回本才收錢,現在早就回本,不用再收錢,但是那張收錢的卡片是我女兒畫的,很可愛,我捨不得拿掉,就還是擺著給客人看。」言談間充滿對女兒的情感,我當然也享受了杯免費咖啡。

原本我以為這趟旅程應該每天都會累的半死,每天應該大概六、七點就會睡覺,但洗過澡吃完飯後已無疲累感,在院子內的座位休息,阿玉姐也在旁摸東摸西不曉得整理什麼,兩人就這樣聊天聊到八、九點。阿玉姐一家人其實是住在宜蘭(或羅東,我忘記了),有客人訂民宿的話她才進山來接待客人,非假日時她其實很少進來。

阿玉姐說甚至考慮直接把鑰匙擺在某個地方,如果有人臨時想要當天的住宿又不需要晚餐,乾脆就讓客人自己拿鑰匙進門,自己住,自己留下住宿費,開個良心民宿,這樣她也不用進山。主要是考量常有人像我一樣,都差不多到四季村了才臨時打電話找住宿,她人又沒進山來沒辦法招待。她也了解四季村就兩三家民宿,不見得能順利找到住宿,若要到下個村落南山村又有段辛苦路,所以才會考慮採用非常態的方法盡量服務臨時的過客。

對了,當我在吃飯時,阿玉姐跑去客廳播放劉家昌的歌,劉家昌自己演唱的版本,這也太巧了,我正是劉家昌的粉絲。在這深山裡,一位原住民婦女,和一位外來的單車客,年齡也許相差有十幾歲,竟然聊起劉家昌來。我心裡盤算著,等旅程結束後,要將自己蒐集的一些劉家昌歌曲製作成CD寄去送給她,不過回來後還沒動手做,改天再找時間製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