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 ‧ Day1 ‧ Day2 ‧ Day3 ‧ Day4 ‧ Day5 ‧ Day6 ‧ Day7 ‧ Day8 ‧ Day9 ‧ Day10 ‧ Day11 ‧ Day12 ‧ 結語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前言 年底將至,又是衝假時節,騎車已大半年,自認平常鍛鍊充足,環島之旅已可上路。原本計劃和一位同事同行,走一般的沿海路線,同事是恆春人,正好可帶路探訪海角七號景點。對此趟環島頗期待,本已開始規劃行程,但很不巧,同事卻無法請長假。我們的工作是面對客戶,請假要和客戶協調,自己公司不會有意見,我和同事面對不同客戶,我的客戶很爽快讓我請長假,同事就沒這麼幸運,不得已他只好取消這趟環島行,那我呢?考慮了一陣子,反正都需要衝假,遂決定單獨一人也要成行,而且既是獨行,乾脆去跑另類的行程,就是心中嚮往的終極路線:「三橫一豎」。 「三橫一豎」一般來說是指「北橫、中橫、南橫、中橫宜蘭支線、新中橫」等幾條跨越崇山峻嶺的公路,它們的分布以簡單略圖表示如下圖左虛線線條,可看出若想要把「三橫一豎」全走過,有些路段勢必要重複走,所以有些人的「三橫一豎」之旅會是指在「行經路段不重複」的前提下,以一筆劃方式所能完成的最長距離,就是如下圖左的藍色線條路程。這種走法已征服「三橫一豎」的大部分路段,僅剩北橫東段及中橫東段未完成。 註:真正的中橫西段是指「台中~谷關~德基~梨山~大禹嶺(台8線)」這段路,但此路在多年前因颱風坍方,政府決定不再修通,所以目前大家慣稱的中橫西段是指「埔里~霧社~清境~武嶺~合歡山~大禹嶺(台14甲線 + 台14線)」,也有人稱這段路為「中橫霧社支線。」
在網路上參考別人的三橫一豎遊記,對狀況有基本掌握,初步評估如果走不重複的一筆劃路線(上圖左的藍色線條),由桃園大溪出發(以北橫為始),至台東池上為止(完成南橫為終),應該七或八天可完成,加上最後一天坐火車回家,最多總共九天,這樣的話正好是請假五天,加上兩個週末串成九天,是最常見的請長假方式。 可是,既然稱之為「三橫一豎」,真的要留下兩段遺憾,不將它全部完成嗎?放過北橫東段是沒關係,因為北橫西段已經翻過最高點又幾乎下到平地,算是已征服北橫,但是中橫東段正是「太魯閣 ~ 長春祠 ~ 燕子口 ~ 九曲洞 ~ 天祥」這段路,號稱台灣最美的公路,是國際知名的觀光景點,如果耗費多日辛苦進行「三橫一豎」,卻徒留中橫東段沒走,豈不是太可惜了?! 越想越覺疙瘩難解,於是決定要做就做完整,要搏就搏大的,我要將「三橫一豎」全部走過!於是規劃先完成一筆劃路線由桃園大溪至台東池上,然後繼續長征,由池上騎花東縱谷到太魯閣,再從太魯閣爬上大禹嶺完成中橫東段,然後重複走中橫宜蘭支線經梨山及武陵下山,再完成北橫東段直至宜蘭。至此完成全部的「三橫一豎」,但既然已到宜蘭,乾脆就再外加個北宜騎回桃園,變成「四橫一豎」。 所以,我的終極目標就如上圖右那一大圈藍色線條的路線,完成全部的「三橫一豎」,再加上從宜蘭經北宜騎回桃園。我原評估11天可騎完這一大圈,但畢竟是長途山路之旅,變數很多,還是多留一天以防萬一比較好,所以請了8天假,加上兩個週末串成12天,真是感謝我的客戶很爽快讓我請這麼多天假,我才能徹底完成了這趟瘋狂之旅。 2008年11月1日,我義無反顧的上路:為期12天,奔馳1174公里,頻仍的顛簸,持續的疲累,壯闊的美景,滿懷的感動。終於在2008年11月12日我順利回返家中,完成了這趟翻山越嶺的千里跨島長征!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行程資料初步彙整 出征後的第三天,我就已經確定,一定要把原規劃的11天行程打散成12天才有辦法完成,多請一天假是明智的。事先的規劃和後來實際的的行程分配對比如下:
每日行經路線及 Google Map 紀錄圖彙整如下:
‧Day01. 南崁 - 桃園 - 大溪 - 北橫 - 角板山 - 羅浮 - 巴陵 - 明池 - 中橫宜蘭支線 - 棲蘭 - 四季 (131KM) 每日行經路線在地圖上簡示如下圖: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前言 ‧ Day1 ‧ Day2 ‧ Day3 ‧ Day4 ‧ Day5 ‧ Day6 ‧ Day7 ‧ Day8 ‧ Day9 ‧ Day10 ‧ Day11 ‧ Day12 ‧ 結語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based on HTML, CSS, JavaScript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