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
年底將至,又是衝假時節,騎車已大半年,自認平常鍛鍊充足,環島之旅已可上路。原本計劃和一位同事同行,走一般的沿海路線,同事是恆春人,正好可帶路探訪海角七號景點。對此趟環島頗期待,本已開始規劃行程,但很不巧,同事卻無法請長假。我們的工作是面對客戶,請假要和客戶協調,自己公司不會有意見,我和同事面對不同客戶,我的客戶很爽快讓我請長假,同事就沒這麼幸運,不得已他只好取消這趟環島行,那我呢?考慮了一陣子,反正都需要衝假,遂決定單獨一人也要成行,而且既是獨行,乾脆去跑另類的行程,就是心中嚮往的終極路線:「三橫一豎」。

「三橫一豎」一般來說是指「北橫、中橫、南橫、中橫宜蘭支線、新中橫」等幾條跨越崇山峻嶺的公路,它們的分布以簡單略圖表示如下圖左虛線線條,可看出若想要把「三橫一豎」全走過,有些路段勢必要重複走,所以有些人的「三橫一豎」之旅會是指在「行經路段不重複」的前提下,以一筆劃方式所能完成的最長距離,就是如下圖左的藍色線條路程。這種走法已征服「三橫一豎」的大部分路段,僅剩北橫東段及中橫東段未完成。

註:真正的中橫西段是指「台中~谷關~德基~梨山~大禹嶺(台8線)」這段路,但此路在多年前因颱風坍方,政府決定不再修通,所以目前大家慣稱的中橫西段是指「埔里~霧社~清境~武嶺~合歡山~大禹嶺(台14甲線 + 台14線)」,也有人稱這段路為「中橫霧社支線。」

在網路上參考別人的三橫一豎遊記,對狀況有基本掌握,初步評估如果走不重複的一筆劃路線(上圖左的藍色線條),由桃園大溪出發(以北橫為始),至台東池上為止(完成南橫為終),應該七或八天可完成,加上最後一天坐火車回家,最多總共九天,這樣的話正好是請假五天,加上兩個週末串成九天,是最常見的請長假方式。

可是,既然稱之為「三橫一豎」,真的要留下兩段遺憾,不將它全部完成嗎?放過北橫東段是沒關係,因為北橫西段已經翻過最高點又幾乎下到平地,算是已征服北橫,但是中橫東段正是「太魯閣 ~ 長春祠 ~ 燕子口 ~ 九曲洞 ~ 天祥」這段路,號稱台灣最美的公路,是國際知名的觀光景點,如果耗費多日辛苦進行「三橫一豎」,卻徒留中橫東段沒走,豈不是太可惜了?!

越想越覺疙瘩難解,於是決定要做就做完整,要搏就搏大的,我要將「三橫一豎」全部走過!於是規劃先完成一筆劃路線由桃園大溪至台東池上,然後繼續長征,由池上騎花東縱谷到太魯閣,再從太魯閣爬上大禹嶺完成中橫東段,然後重複走中橫宜蘭支線經梨山及武陵下山,再完成北橫東段直至宜蘭。至此完成全部的「三橫一豎」,但既然已到宜蘭,乾脆就再外加個北宜騎回桃園,變成「四橫一豎」。

所以,我的終極目標就如上圖右那一大圈藍色線條的路線,完成全部的「三橫一豎」,再加上從宜蘭經北宜騎回桃園。我原評估11天可騎完這一大圈,但畢竟是長途山路之旅,變數很多,還是多留一天以防萬一比較好,所以請了8天假,加上兩個週末串成12天,真是感謝我的客戶很爽快讓我請這麼多天假,我才能徹底完成了這趟瘋狂之旅。

2008年11月1日,我義無反顧的上路:為期12天,奔馳1174公里,頻仍的顛簸,持續的疲累,壯闊的美景,滿懷的感動。終於在2008年11月12日我順利回返家中,完成了這趟翻山越嶺的千里跨島長征!

行程資料初步彙整

出征後的第三天,我就已經確定,一定要把原規劃的11天行程打散成12天才有辦法完成,多請一天假是明智的。事先的規劃和後來實際的的行程分配對比如下:

事先的規劃 實際的行程 備註
Day1. 南崁 - 大溪 - 棲蘭 - 四季 - 南山 (142KM) Day1. 南崁 - 大溪 - 棲蘭 - 四季 (131KM) 累計落後11KM。
Day2. 南山 - 武陵 - 梨山 - 大禹嶺 (77KM) Day2. 四季 - 南山 - 武陵 - 梨山 (59KM) 累計落後29KM。
Day3. 大禹嶺 - 武嶺 - 清境 - 埔里 - 水里 (98KM) Day3. 梨山 - 大禹嶺 - 武嶺 - 清境 - 埔里 (97KM) 累計落後30KM。落後越來越多,但因事先規劃 Day6 只走 53KM,所以在這天就已重新調整後續行程,以期在 Day6 趕上進度,同時也確定數天後的中橫東段要打散行程,分成兩天上山。
Day4. 水里 - 同富 - 塔塔加 - 阿里山 (97KM) Day4. 埔里 - 水里 - 同富 - 同富村望高茶園 (80KM) 累計落後47KM。原本規劃一天內要從水里翻過塔塔加再下到阿里山過夜實在太拼,重新調配行程後只先爬到新中橫半山腰就停下過夜。
Day5. 阿里山 - 茶山 - 甲仙 (114KM) Day5. 同富村望高茶園 - 塔塔加 - 阿里山- 茶山 (115KM) 累計落後 46KM。
Day6. 甲仙 - 梅山口 (53KM) Day6. 茶山 - 甲仙 - 梅山口 (99KM) 追平進度。事先規劃時關於新中橫及南橫的行程總是難以平均分配,後來想說 Day6 正好是整個行程的中段,而且若想一天從甲仙翻過南橫好像太拼,乾脆闊氣一點,Day6 就排 53KM 短里程就好,這天可多休息,也算是預留彈性以防行程中發生狀況。結果派上用場,前幾天落後的進度在這天趕上。
Day7. 梅山口 - 埡口 - 池上 (104KM) Day7. 梅山口 - 梅山村 - 梅山口 - 埡口 - 池上 (109KM) 起訖點都一樣,只是實際上從梅山口出發時先跑去梅山村逛了一下,所以里程數多了些。
Day8. 池上 - 花蓮 - 新池 - 太魯閣 (147KM) Day8. 池上 - 池上大波池 - 花蓮 - 新城 (135KM) 早上出發時去逛事先未規劃的大波池。至於下午,因為幾天前已決定中橫東段要打散成兩天,往後行程輕鬆的多,這天就不強求要到太魯閣,在花蓮和新城之間看到路邊有家民宿,旁邊有7-11,很方便,就決定在此住宿。
Day9. 太魯閣 - 天祥 - 洛韶 - 關原 (74KM) Day9. 新城 - 太魯閣 - 天祥 - 洛韶 (51KM) 反正已決定總行程延展一天,就不再管什麼每天落後或超前幾公里。奇怪,事先規劃時既然想說一天從甲仙爬到埡口太拼(爬昇2470M),怎麼又會規劃一天從水里爬到塔塔加(爬昇2301M)及一天從太魯閣爬上關原(爬昇2202M,加上碧綠關原之間還有起伏,實際爬昇更多)?
Day10. 洛韶 - 關原 - 大禹嶺 - 梨山 (73KM)
Day10. 關原 - 大禹嶺 - 梨山 - 宜蘭 (151KM) Day11. 梨山 - 宜蘭 - 礁溪 (118KM) 事先規劃從關原到宜蘭的151公里路好像也是太拼。後來打散行程變的比較輕鬆,就比預期還早抵達宜蘭,遂繼續往礁溪前進。半路上看到間汽車旅館,收費便宜,對面有7-11跟池上便當,很方便,就決定在此住宿。
Day11. 宜蘭 - 礁溪 - 北宜 - 南崁 (110KM) Day12. 礁溪 - 北宜 - 南崁 (107KM) 昨天其實是離開宜蘭市沒多久就入住路邊的汽車旅館,還沒到礁溪鎮中心,所以這天實際里程和事先規劃沒差多少。

每日行經路線及 Google Map 紀錄圖彙整如下:

Day01. 南崁 - 桃園 - 大溪 - 北橫 - 角板山 - 羅浮 - 巴陵 - 明池 - 中橫宜蘭支線 - 棲蘭 - 四季 (131KM)
Day02. 四季 - 中橫宜蘭支線 - 南山 - 思源埡口 - 武陵 - 環山 - 梨山 (59KM)
Day03. 梨山 - 中橫 - 大禹嶺 - 中橫霧社支線 - 合歡山 - 武嶺 - 清境 - 霧社 - 埔里 (97KM)
Day04. 埔里 - 車埕 - 水里 - 新中橫 - 信義 - 羅娜 - 同富 - 同富村望高茶園 (80KM)
Day05. 同富村望高茶園 - 新中橫 - 塔塔加 - 阿里山公路 - 阿里山 - 龍美 - 山美 - 新美 - 茶山 (115KM)
Day06. 茶山 - 玉打山 - 三民 - 甲仙 - 南橫 - 荖濃 - 寶來 - 桃源 - 梅山口 (99KM)
Day07. 梅山口 - 梅山村 - 梅山口 - 南橫 - 天池 - 埡口 - 利稻 - 新武 - 池上 (109KM)
Day08. 池上 - 大波池 - 花東縱谷 - 玉里 - 瑞穗 - 光復 - 鳳林 - 壽豐 - 吉安 - 花蓮 - 新城 (135KM)
Day09. 新城 - 太魯閣 - 中橫 - 燕子口 - 九曲洞 - 天祥 - 西寶 - 洛韶 (51KM)
Day10. 洛韶 - 中橫 - 慈恩 - 碧綠 - 關原 - 大禹嶺 - 梨山 (73KM)
Day11. 梨山 - 中橫宜蘭支線 - 環山 - 武陵 - 思源埡口 - 南山 - 四季 - 棲蘭 - 英士 - 大同 - 宜蘭 - 礁溪 (118KM)
Day12. 礁溪 - 北宜 - 坪林 - 石碇 - 新店 - 安坑 - 三峽 - 鶯歌 - 桃園 - 南崁 (107KM)

每日行經路線在地圖上簡示如下圖:


12天的行程就是這樣分配。原先規劃11天變成實際上的12天,是因為原本腦殘想要一天就完成中橫東段,出發後三天就知道爬一座山還是分成兩天比較妥當,所以中橫東段就分成第9天由新城至洛韶,第10天洛韶至梨山,總行程就這樣多花一天。